【学术报告】基于人工SEI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日期:2023-09-09 阅读:1651

题目:基于人工SEI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主讲人:郑洪河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时间:2023年9月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化学A楼518

腾讯会议:480-396-946,会议密码:230906

邀请人:王久林 研究员


图片1.png

报告人简介


郑洪河,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湖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合作研究,2007年进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2010年回国加盟苏州大学,负责组建了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先后任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系中国电化学会化学电源分会召集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会理事,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储能科学与技术》和《电源技术》杂志编委等。现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二级教授、 江苏华盛锂电材料研究院院长、苏州华赢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领域包括先进碳素材料、软功能介质材料(电解液和粘结剂)和锂离子电池工艺学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科技部863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出版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著作2部。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3项(已授权24项),获得2016,2021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摘要

发展了功能有机分子在石墨材料表面嫁接和原位转化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将功能分子通过桥连原子或官能团直接嫁接到石墨材料表面,形成纳米厚度的功能嫁接分子层,分子层厚度约20nm。与表面包覆不同,该分子层通过化学键与石墨材料本体相连接,基于功能分子特有的性质,该分子层可以在电池化成过程中直接转化成表面SEI膜,有效保护石墨电极不受电解液的侵入和破坏。这种人工纳米界面设计技术有几个突出的特点:①功能分子层界面超薄而且均匀,分子层通常只有1-2个分子层的厚度;②与石墨本体间的结合牢固,分子层与本体材料有共价键链接,在电极加工和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不会脱落;③功能多样,便于调控,通过功能分子的化学键和基团调控,可以调整分子层的功能;④原位生长,该分子层可以直接转化成为高性能的SEI膜,比依靠电解液分解成膜更加直接和高效。这种技术制备的石墨材料不需要通过电解液和成膜添加剂在表面成膜,可以降低石墨负极材料对电解液组分的选择性和对成膜添加剂的依赖性,从而实现低能耗制备电解液通用型高性能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