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有机长余辉发光机理、材料设计与器件应用
日期:2023-09-12 阅读:3972

主题:有机长余辉发光机理、材料设计与器件应用

报告人:陈润锋,南京邮电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教授

时间:2023年9月12日(周二)10:30—11:30

地点:化学A楼518 /  腾讯会议:637-543-603  会议密码:999272

邀请人:袁望章 研究员


个人简介

陈润锋,男,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半导体新材料及其高性能与多功能器件的研究。1995年至2002年在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3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做研究工作;2006年至2007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2013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2006年至2023年在南京邮电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2023年至今赴浙江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任教授。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ater.、Nature 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Research、Sci. China Chem.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或专著章节3部,受邀在Adv. Mater.、中国科学基金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综述论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被选为“hot paper”、“most popular article”、“Editor’s Choice”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4/5)、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2/8)、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1/8)、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2022,1/5)、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1,2/5)、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8,1/4)、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2020,5/8),入选2018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领军人才)、2015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等人才计划。


报告摘要

长余辉发光材料在激发源停止激发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在弱光照明、应急指示、建筑节能、智能交通、信息存储和显示等领域,特别是能在"免激发"条件下实现生物传感和成像以及多重数据加密和防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无机长余辉材料的悠久历史和如火如荼的研究现状相比,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发展甚晚,这是因为有机分子的激发态高度活泼,辐射和非辐射跃迁、激子转化和迁移、能量传输和转移等多种过程并存,激发态寿命缺乏有效调控手段。本报告围绕课题组前期工作,总结了有机长余辉发光机理、材料设计与器件应用。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