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为新生讲授思政课
日期:2020-12-07 阅读:1281

为引领价值追求、传播科学精神、深化行业教育,2020年121日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老师在霞光楼200号报告厅为化学化工学院、致远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近1502020级新生讲授“合成创造未来”的专题思政课,此次授课由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冲主持。

丁奎岭院士指出合成科学是物质科学的基础,从青蒿素等天然产物合成、到有机金属催化剂、液晶分子发现,分子合成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与生命健康、农业生产、材料能源等领域密切相关。




他结合《Science》在2005年提出的125个科学问题,提出了合成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挑战,他引用诺贝尔获得者野依良治的话指出合成化学的关键是精准与功能,能否通过理性的结构设计,定向精准地合成具有独特功能的物质是合成科学的首要挑战。丁院士提到,“物质创制与合成的历史就是一部诺贝尔化学奖的发展史”,而21世纪的合成化学,正在向精准、高效和功能化迈进。



授课过程中,丁奎岭院士多次提到“学科交叉”。作为基础科学,合成科学将不断地与其他领域交叉融合,因此合成科学需要极高水平的科学创造力和洞察力,以探索其无限的可能性。他列举了CO2合成DMF、合成氨工业、生物大分子合成,纤维制造等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展现了合成科学与环境、农业、医学,生命科学,材料学等领域的交叉。他鼓励同学们开拓眼界,在科学研究的“无人区”探索更多的未知宝藏。



授课最后,丁奎岭院士引用雨果的名言,“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的东西微不足道”,科技的创新永无止境,鼓励同学们体会合成科学的魅力,通过合成的分子影响和改变世界。谈及国家创新,他提到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发展科技,重塑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将会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贡献者。


授课结束后,丁奎岭院士与在座学生进行了交流。在回答复杂合成艺术的实用性问题时,他指出,合成艺术只有美是不够的,科研工作者要着力把功能和合成艺术结合起来,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行合成研究。合成科学没有极限,而未来的合成将会更加注重目标导向,以功能为目的。创造新的分子很容易,而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创造有用的新分子。在被问AI对于大分子合成的意义问题时,他指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脑力有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人类加速人类发展进程,而这更需要同学们有宽口径的知识基础。



此次《合成创造未来》思政课是引导新生了解专业前沿、培养学术志趣的重要举措,本次讲座不仅让大家领略了合成科学的魅力,也凭借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动实例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丁奎岭院士鼓励同学们无畏地探索科研“无人区”,用科技创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交大人的力量。


撰稿:孙文瑾、梁晶

摄影:潘瀚东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