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② | 弘扬“霞光精神”
日期:2023-09-20 阅读:3758

1695175226720007.png

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启航新征程。金秋九月,化学化工学院将迎来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学院特推出“喜迎党代会”专栏,喜迎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霞光精神”内涵

1695175219137744.png

 “霞光”雕塑

化学化工学院以优秀伉俪校友徐光宪、高小霞故事为典型,挖掘学院红色历史资源,凝练总结以“科研报国、与祖国同向同行”为精神内核的“霞光精神”,加强对师生的价值引领。“霞光”乃院士伉俪姓名中各取一字、合而为一,又代表着未来和希望。“霞光”精神能够发挥引领作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树立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吸取他们的社会经验,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1695175270747892.png1695175279110634.png

1940年同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事迹介绍

 1695175319993603.png

两人结婚照

徐光宪学长,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无机和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稀土之父”;高小霞学长,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在极谱催化波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

两位学长相知相伴一生,同为科学工作者,有着相同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以及学科背景、研究理念,同时读大学,同时出国留学,同时回国工作,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铸就了“十同传奇”的人间佳话。

 1695175354120394.png

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相聚

成婚后,两人通过了国家留学生考试,1947年,徐光宪赴美哥伦毕业大学求学,1949年,高小霞赴美在纽约大学就读,夫妻二人从此在异国他乡携手并行。

1695175382140072.png

1949年与美国留学生一起庆贺新中国成立

求学期间,徐光宪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凭借在量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当选为美国荣誉化学学会和荣誉科学会会员,接连荣获两枚象征“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大好前途亟待开启。但他心系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更是让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国效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正式提出法案,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这使徐光宪的回国之心更加迫切。当时,高小霞尚未取得博士学位,但夫妻俩商量:“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于是,高小霞断然放弃学位。1951年4月两人以华侨探亲的名义,乘坐禁止中国留美学生归国法案正式生效前倒数第三艘邮轮“戈登将军号”,回到祖国的怀抱。

 1695175408133777.png

1951年同从美国乘游轮归国

回国后,徐光宪夫妇双双到北大化学系执教,一教就是半多个世纪。徐光宪开授《物理化学》、《核物理导论》等课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放射化学人才;他所编写的《物质结构》一书,曾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该课程是全国唯一的统编教材,影响了几代人。

1695175428104037.png

1994年6月5日,唐敖庆、吴征铠、卢嘉锡、徐光宪、高小霞在第七次院士大会上

徐光宪和高小霞是旗鼓相当的学术传奇。

因国家需要,徐光宪连续四次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最初的科研方向是量子化学,回国后开始转向研究配位化学,1960年,为适应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求,他将核燃料萃取化学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为打造北大技术物理系这一“核科学家的摇篮”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为扭转我国稀土工业的落后状况,他的研究方向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成了这一研究的领军人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他和同事们一起创造了稀土世界的“中国传奇”,特别是他建立的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和市场格局,被国际稀土界惊呼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徐光宪也因此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1695175453567201.png

徐光宪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的部分同学合影

徐光宪被称为中国的“稀土之父”,然而在徐光宪心里妻子高小霞才是稀土研究真正的大家。高小霞也在稀土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徐光宪把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去后,高小霞把剩下的部分制成稀土微肥。在极谱催化领域,开创了几十种微量元素的高灵敏分析方法,将极谱方法运用于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的分析,实现部分稀土元素的高灵敏分析,得到了学界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尊敬。

两位先生均已仙逝,这两位从交通大学走出的院士伉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一种爱情,叫彼此成就”!他们的一生是为祖国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也是对“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最好的诠释。

 

弘扬赤子“霞光”精神,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应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1695175531115368.png

徐光宪、高小霞院士伉俪纪念活动在上海交大举行

 1695175540486043.png

霞光楼命名

 1695175550938652.png

霞光奖学金

 1695175554118126.png

“十同传奇”展览

2020年,在徐光宪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化学化工学院举行徐光宪、高小霞伉俪纪念活动:徐光宪、高小霞院士伉俪纪念雕塑落成揭幕;“霞光楼”楼宇命名揭牌;设立“霞光奖学金”;全校范围开展“十同传奇”展览,宣传“霞光”事迹,通过系列活动,激励学生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立志成才。可以让海内外校友、在校师生传承这种科学报国精神,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


持续推动“学在交大”,提升“三全育人”内生动力


学院注重“霞光”精神与“三全育人”工作相结合,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可以发挥它情感育人、激励示范、团结凝聚和文化育人的作用,放大典型示范效应,激发了大学生的内动力和正能量,引导大家做心怀感恩、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学生。激励广大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

 1695175614846478.png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2021届本科毕业生捐赠学习笔记,学院启动建设“霞光文库”,每年向学生、校友征集优秀学习笔记,霞光文库将作为化院落实学在交大、传承学术精神的重要举措,收录进霞光文库的学习笔记,学院将通过电子文献、纸质文献的形式分享给低年级学生。贯彻“学在化院”,成立“霞光书苑”学业指导与分享中心,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为学生探讨问题提供温馨的环境。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施“精准就业引导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一方面坚持教书育人的学科导向,明确研究生培养定位,将价值引领的目标贯穿研究生的生涯教育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团队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和骨干青年教师的带头作用,形成全员过程育人过程管理机制。

 1695175656106146.png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期望更多的人才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持续实施精准化就业引导工程,设立“霞光奖学金就业奖”,鼓励毕业生勇担时代使命,与祖国同向同行。并在今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首次颁发“霞光奖学金就业奖”,以杰出科学家校友的精神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国防科技、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点单位就业,赴基层单位、艰苦地区服务。学院建立就业引导目录,鼓励本科生继续深造,硕士研究生到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就业,博士生到高水平学术单位就业,最终形成分类别、分层次的精准引导。


营造“转身遇见大师”学术氛围,着力培养学生学术志趣


化学化工积极营造“转身遇见大师”学术氛围,坚持科研工作“四个面向”方向。承办 15 期“大师讲坛”,邀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Karl B. Sharpless、Ben L. Feringa 等一批学术大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打造“化·言”系列学术活动,学科带头人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问题需求的科研导向和严谨诚信的学术。同时设立“霞光讲坛”,定期邀请全球著名科学家、学术大师、教育专家等走进讲坛,以大师典范指引在校生的学术志趣和思想品格教育,培养学生问题需求的科研导向和严谨诚信的学术。

 1695175693110109.png

张锦院士做客霞光讲坛

 1695175707972346.png

谭蔚泓院士和张珂教授做客霞光讲坛

此外,学院积极打造“天演在化,功成在学”学术文化空间示范点,打造科普基地、文化阵地和科研高地,并将“霞光精神”融入到学术文化空间内,设置专门的场地进行“霞光”十同传奇的展览,着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学生与祖国同向同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化工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利用 “霞光”育人功能,结合社会发展,对接国家需求,不断优化创新实践育人形式,助力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学科人才。以“霞光”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学子进一步增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勇担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