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招聘岗位
日期:2013-10-24 阅读:1552

宣讲会将于10月29日上午10点在化学楼五楼会议室举行

 

部门

岗位要求

需求数

岗位工作

煤气化中心

博士学历,化学工程或化学工艺专业;有煤气化基础研究经历,专业知识丰富、学习成绩优秀,具有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能力,热爱煤化工专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1

从事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重点研究氧载体气化、催化气化及超细粉气化机理和工艺。在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煤专项”05项目“多段分级煤气化”中承担煤气化基础研究工作。

301

博士学历,化学工艺专业;有煤化工的科研或教学背景,尤其是对煤中矿物质较熟悉。在国际一流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以上(含)论文。

1

重点研究煤中碱金属、硫、卤素对矿物质演化及气化的影响;并指导研究生。

博士学历,化学工艺专业;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数学基础,在国际一流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以上(含)论文。

1

重点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研究煤中矿物质的演化和相互作用。

309

博士学历,化学工艺专业;要求思维开放,能使用专业英语阅读和交流;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炭基材料脱硫、脱硝机理和S02制备硫化工产品的研究者优先。

1

对炭基材料脱除烟气污染物过程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开展硫资源化研究工作,包括SO2制备硫磺、硫酸等的催化剂和工艺,新型硫资源化产品的研发工作。

601

博士学历,高分子化学或物理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理论基础扎实,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或聚合物改性有深入研究,在材料分子结构-性能关系、材料性能的制备控制方面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1

从事聚氨酯与有机/无机材料复合、改性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材料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材料的性能控制和功能化基础。

硕士及以上学历,高分子化学、环境工程、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专业;有生物质的转化、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经历,包括植物油、纤维素的催化转化等;对市政、工厂污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污水处理过程进行过相关研究,对污水的过滤、生物处理和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脱除等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

从事以生物质为原料合成聚氨酯材料,包括原料探索,植物油、纤维素的催化转化和应用途径,以及材料的降解机理等;将生物原料制备成聚氨酯泡沫/膜材料,用于污水过滤、生物处理载体、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等领域,认识聚氨酯泡孔结构、官能团改性对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动力学。

602

博士学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工业催化、多相催化专业,专业知识丰富,学习成绩优秀,熟悉催化剂制备、评价过程、产物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具有较高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C1化学研究领域,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及甲醇定向转化研究领域优先。

2

配合课题组相关工作,从事合成气催化转化过程研究,主要包括催化剂研制与开发,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工工艺过程开发、优化设计及化工模拟计算。从事分子筛及加氢催化剂研究、开发、制备;催化剂工业放大、性能评价;化工工艺优化及工业放大。

603/606

博士学历,工业催化或多相催化专业,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及甲醇定向转化研究领域优先。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2

生物质转化、甲醇定向转化和烃醇选择氧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放大。

605

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方向为()催化、有机合成、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物理背景者优先)。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团队合作以及英文写作能力。

2

从事光催化有机合成方面的工作;负责独立完成组内分配的课题、组织文章、申请专利和申请科研经费;帮助培养学生,维护仪器以及处理其他组内事务。

610

博士学历或博士后,理论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等专业,在多相催化涉及的理论和计算材料专业方向有良好的研究传承和积累,对量化计算原理有深刻理解,量化计算研究经验丰富,并取得优异成绩。有新型计算机集群建设经验者优先,有发展算法经验者优先。

1

多相催化涉及的理论与计算材料化学研究,开展合成气转化机理辨析与新型多相催化剂设计,进一步发展适用于描述真实条件下表面化学反应的新概念、新方法。

博士学历或博士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化工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等方向有良好的研究传承,对化工过程和单元技术(新型反应器等)模型化有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先关建模方法,具备商业化软件运用和二次开发能力。

1

从事化工新过程开发工作,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进行新型反应器设计与开发、其它核心单元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过程整体集成与节能降耗研究及化工新过程基础工艺设计与技术经济评价。

硕士及以上学历,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化学(催化新材料、反应动力学、理论与材料计算化学等方向)专业或分析化学专业(色谱分析等方向),有较高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1

配合课题组相关工作,从事合成气和甲醇及其衍生物下游转化过程研究,主要包括:多相催化涉及的理论与计算材料化学研究,或新型催化剂研制,或反应动力学研究,或多相催化反应工程研究(反应器流动情况模拟与计算,反应器选型、设计与优化),或新化工工艺过程开发及优化设计,或产物组成与结构解析。

611

硕士及以上学历,催化材料或化学工程专业,  有材料化学或催化反应过程基础研究背景,熟悉多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 反应工艺过程开发及优化者优先。

1

承担合成气制低碳醇新型催化剂研发,催化剂工程放大、性能评价;反应过程工艺优化、中试装置建设/调试/运转工作。

903

博士学历,35周岁以下,化学、物理或材料科学专业;品学兼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身体健康。岗位为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或博士后。

2

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设计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复合,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开发其应用。

904

硕士及以上学历,煤化工/化工/炭材料专业,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1

承担煤油共处理的反应机理、产物分析、工艺试验、过程开发、工艺设计及关键设备选型;从事沥青烯制备炭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沥青烯反应性能、炭材料合成、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

909

博士学历,物理化学(多相催化)或材料化学相关专业,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要求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过高质量英文论文。

1

独立负责组里承担的相关科研任务;协助指导研究生。

704

博士学历,材料学专业,光学材料研究方向;从事光学薄膜研究者优先考虑。

1

开发民用光学薄膜,包括建筑物玻璃节能膜的化学镀法、光热发电集热管镀膜等。

707

博士学历,电化学基础知识扎实,具有锂离子电池实际操作经验;有较高的科研兴趣、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优秀的硕士学历候选人可破格录用。

1

独立完成相关科研任务,从事石墨烯在电池储能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搭建实验室平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分析及电池性能测试评价,撰写专利和学术论文,协助指导研究生。

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化学、电化学或化学工艺专业学习与研究经历;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1

从事高晶化的石墨烯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应用开发;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修饰、样品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撰写专利及论文。

709

博士学历,材料学、化学或化工专业;具有超级电容器和/或锂电池等储能材料及器件研究基础,在锂电或超电企业有产品开发及生产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及以上;能独立承担并管理和协调科研项目;具备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逻辑思维与书面表达能力突出;年龄35岁及以下,身体健康,品行端正。

1

实验室储能中试装置搭建与管理;石墨烯储能基础研究工作;与企业或研究单位的横向合作事宜。

硕士及以上学历,材料学或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具有纳米炭材料学科背景,石墨烯材料相关研发经验;熟悉化工装备和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基本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发表英文SCI论文1篇及以上;具有团队精神,及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材料领域2年及以上技术攻关或工程化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1

石墨烯中试工艺优化、设备选型,组织工程安装与调试;产学研项目推动,工程、工艺相关专利撰写。

公共技术

服务中心

博士学历,化学专业;熟悉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原理,掌握晶体材料基本知识,有实际操作及维护经验者优先;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技术服务观念,动手能力强。

1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主管。负责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运行、维护、功能开发及实验室管理;承担所内外科技团队提交的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测试任务;协助中心其他仪器主管进行科研设备的运行管理。

硕士及以上学历,材料化学、煤化工、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有煤质分析常用仪器操作及化学分析工作经验者优先;要求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技术服务观念,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

1

完成中心煤质分析平台仪器的化学分析测试任务;进行煤质分析测试数据的关联性分析。

百人计划李南文课题组

硕士及以上学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有机、高分子合成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有机高分子分离膜材料背景,尤其是具有燃料电池膜电极组装、膜材料及膜制备背景,在国际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2篇学术论文者优先。

2

负责完成实验室组建、项目研究工作(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合成及表征、膜制备及膜性能表征);基金申请;协助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等。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