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顺爱教授团队荣获2014年度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日期:2015-03-20 阅读:922

 

   近日,教育部发展中心传来喜讯: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纳米结构材料的自组装及其性能”项目荣获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完成人:车顺爱,韩璐。
   纳米结构由于其特有的大比表面积和独特空间限域效应,提供了一个调控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崭新平台。由于物质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其组成,更取决于其组装结构,因此从纳米结构单元出发,通过其本身及组装体的形貌、组成和官能团的自组装程序化调控,调制材料独特的电学、光学、磁学、力学和化学性质已成为化学与材料学领域前沿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车顺爱教授团队围绕该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A) 合成出手性介孔材料并提出手性孔道概念,证明了孔道中超分子螺旋印记的存在,发现了其光学活性诱导方法和机理。从介孔材料设计合成出发,基于手性液晶摸版自组装思想,调控模板与无机物种的组装行为,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手性介孔材料并较深入阐述了这些材料的生长机理;通过孔道对有机分子、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手性传递,实现了手性介孔材料诱导的各种光学活性。

   (B) 组装出手性无机纳米结构材料,提出基于电子跃迁引起的手性无机物光学活性的概念。本项目以手性有机物自组装所形成的有机纤维为模板,通过控制有机模板和无机源之间的作用力,制备出手性纳米结构材料,并证明其在不对称场的作用下, 由电子跃迁而产生光学活性。

   (C) 发展了 DNA 生物矿化法合成有序介孔结构体系。采用共结构导向法,使 DNA 与无机物种共组装形成了罕见的二维正方结构,并提出正负电荷螺旋带“拉链”结构的形成机理。在金属离子的诱导下使 DNA 进一步组装形成多级螺旋结构,并解析了其形成机理和光学活性转换机理。

   (D) 认识介孔结构组装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与界面行为,获得其基本规律。发展了一系列双亲性分子结构单元的组装机理、有机-无机作用机理、结构传递机理、介孔材料功能化原理以及介孔材料生长 机理,合成出多组分、多功能、多维孔径及稳定骨架的介孔材料,提出了配位键 pH 响应药物释放体系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


 
   图:本项目的四个发现点(图片分别来自于 Nature 2004, 429, 281.;Nat. Commun. 2012, 3, 1215.;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923.; J. Am. Chem. Soc. 2011,133, 11524.)

 

   2003年-2013年的十年间,车顺爱教授团队连续在包括 Nature, Nat.Comm.,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在内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收录的学术论文88 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55 篇,影响因子10以上21篇。应邀撰写综述Chem. Soc. Rev.2篇。同时还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4 项。这次获奖,是对车顺爱教授团队多年的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肯定。为上海交通大学,为化学化工学院赢得了荣誉。

 

相关说明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推广类)和专利奖。自然科学奖为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发现、阐明自然现象、特性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技术发明奖为利用自然规律首创的科学技术成果;科技进步奖为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专利奖为专利技术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

 

获奖链接
http://www.cutech.edu.cn/cms/cms/infopub/infopre.jsp?infoid=1424110168030424&channelcode=A01060102&pubpath=cn&templetid=1179125889049788&curno=0

 

撰稿人:韩璐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