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交大化学一起走过的岁月
日期:2013-09-06 阅读:12312

——与交大化学一起走过的岁月

        12月11日下午,我和徐兵老师有幸来到原应用化学系主任孙璧媃教授的家中,对她进行访谈。孙老出生于1918年,今年正是90岁高龄,鹤发童颜的她仍然谈笑风生,思路清晰;带着京味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孙璧媃老师的一生是与化学分不开的一生,若是说起她与化学的渊源,还得从孙老的学生时代开始讲起。孙老回忆起学生时代的事情,回忆起了当时与她的爱人严东生院士的相遇。


        1937年严老从内地的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转入孙老师在读的燕京大学,两人相识,1939年同时毕业。之后,严老留在燕京大学读研究生硅酸盐专业,孙老当时学的是生物化学,去了协和医学院继续学习,两人此时都在北京。燕京大学属于美建学校,在当时的抗日战争初期被称作“绿岛孤舟”,日本人不敢进入,但是在1940年“珍珠港”偷袭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在京的日军也攻入了燕京大学,严老与几位燕大的教师一起进入当时还没有立案的私立大学--“中国大学”教书,科目为《工业化学》和《分析化学》。一年左右之后,严老借调到唐山郊区的开滦矿务局(英属企业)下属耐火材料厂做硅酸盐方面的研究工作。1943年,两人结婚,隔年孙老怀孕后从北京搬到唐山居住。当时,“开矿”的英国人都已撤走,两人居住在英国人留下的别墅中,厂区又处在比较偏远的郊区,也不会受到日本人的骚扰,由此两人过了一段比较安宁的生活。孙老生产后,去当地中学教初中的化学课,当时的中学男女生分别接受男女老师的授课,孙老教授的化学课却在全校范围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一年后又继续教高中的化学课。1946年严老接到了赴美留学的通知,并得到三年的全额奖学金,可以允许带配偶一同出国,当时孙老已怀第二胎,严老只身一人出国求学,孙老在家照顾父亲,婆婆和子女。1950年,孙老被推荐到唐山交大从事化学方面的教学。自此,孙璧媃老师开始与交大化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但是孙老到上海来却经历了一些波折。1950年下半年,严老学成归国,继续在开滦矿务局的硅酸盐研究所工作。由于在硅酸盐领域的突出贡献,中科院决定调相关领域的专家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还是当时在中科院的华罗庚老先生先找到孙老的堂姐孙娴媃,继而找到了严老。可是严老在唐山的单位却迟迟不肯同意,一拖四年过去了,直到1954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所长周仁同志写信给中组部请求调令,此事才得到了落实。1955年,严孙夫妇搬迁到上海,严老正式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孙老调到上海造船学院。当时,全国的高校院系调整已经全面展开,交通大学在上海的部分只留下了造船等几个专业,成立了上海造船学院。因此,孙老从唐山交大调到交大上海部分只能在造船学院工作。1953年造船学院重新成立了化学教研室,苏元复院士担任主任。孙老即在此教研室工作。但在1956年,刚成立的化学教研室也迁到了西安。孙老继续留在上海,此时院系调整基本结束,没有迁往西安的交大教师们在刚成立的南洋工学院继续工作。孙老回忆说,当时教化学的老师们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不同的是一半是造船学院的老师,一半是南洋工学院的老师,不同学校的老师,教学的安排却是一致的,大家还是一家人。


        直到1957年上海造船学院与南洋工学院合并正式成立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经过整合的交大上海部分提出筹建冶金系,需要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由此找到孙老。但是孙老的专业是生物化学,对物理化学却不是很有把握。就像孙老说的,由于专业教师极度缺乏,许多老师都去教自己不太熟悉的课程,他们都是找到专业的老师先把自己教好再去给学生上课,孙老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同年暑假,孙老担任冶金系刚成立的物理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并把造船系两个班的学生调到冶金系,在暑期为他们补修物理化学课程。当时孙老第一遍教物化课,没有中文教材,只有苏联的俄文译本,翻译较差,于是她与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编写讲义、习题集(包括讨论题)、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并与其他老师一起带实验。后来这套教学讲义编辑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本中文物理化学教科书”。1958到1966年间,孙老在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同时,一直从事上海交通大学的物理化学授课工作,并在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学校停课,教学陷入瘫痪,孙老等一批老教师也被安排去写检查,劳动改造。孙老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在50岁时自学了游泳。1972年,上海交大恢复教学,孙老还教过两届工农兵大学生,并按照他们的要求编写了“没有微积分的物理化学教材”。在此同时,由于教学压力比较小,孙老以其他老师一道,决定做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科研项目,他们在上海进行了调研,得知上海造船厂急需一种防腐蚀涂料,老师们运用相关的电化学知识成功的研制了此产品。1978年,上海交大决定成立应用化学系,时任副校长张寿同志找到孙老担任系主任。1979年,由冶金系的物化分析教研室、电机系的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和理学院的基础化学教研室联合成立了上海交大应用化学系,孙璧媃任第一任系主任。


        为了加强化学学科的建设,孙老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并于其他教师商议之后,选择开发了一些新的领域,其中“光电化学”就是由孙老首先提出来的,由此应用化学系开设了电化学专业,并且针对高分子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不足的情况开设了有机合成等专业课程。此后,孙老在电化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成立了“光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并在太阳能和半导体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招收了多届研究生。


        1988年,孙老退休,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都已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商界的领军人物。孙老说,每年学生们都会回来探望她,多少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孙璧媃老师的一生是与化学分不开的一生,她见证并经历了交大化学的跌宕起伏,成长壮大;她更是为上海交大的化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她为人谦和,风趣幽默,却又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今年90岁高龄的她,回忆起与交大化学一起走过的岁月,总是那么熟悉亲切,感情深厚。在这一段历史中,孙璧媃老师的传奇人生也将会与交大化学走过的80年历程一起被后人铭记、传颂。我们真心祝愿孙璧媃老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陈哲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电话:021-54742893
E-mail:sjtuscce@sjtu.edu.cn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